现在时刻:
天气预报:
 

   博客品鉴
  博客链接
  美文品鉴
  发表文章
  ·服务指南
  ·互动在线
 
美文品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博客品鉴 > 美文品鉴 > 详细信息
 
出租汽车的故事(下)
发布时间:2013-8-27  浏览:2057次  发布人:任 刚

绍兴最早讲《出租车的故事》,是绍兴广播电台的吴记者。吴记者于1994年的下半年,采访了绍兴市区各出租公司经理,用谈访的形式,报道了绍兴市区出租车的生存状态。

当时广播电台还在市区的半壁弄,他的采访,分上、中、下三期播出。笔者那时也正在思考出租车的问题,偶然听到吴记者的采访,己是第三期,于是通过电台的关系,将上、中、下三篇录了回来,认真地听了听,较为详细地了解到市区各出租公司的生存状况。也许是旁观者清,对各位出租车公司经理的悲观论调,不敢苟同,因为笔者对绍兴出租车市场的关注有一段时间了,而且对此是看好的。

这故事的下半部分,就主要讲一下“利民”出租公司,因绍兴出租车的发展,自“利民”公司的成立而兴起,这是划时代的,故“利民”公司出租车的故事,单列章节讲述。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绍兴市利民出租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10月,首批投入市场的出租车是50辆,至今拥有出租车192辆,是市区出租车行业中的老大。

 “利民”公司成立前,全市只有出租车480辆,其中绍兴市区8家出租公司才85辆出租车。由于各出租公司缺少互动,经营模式存在问题,行业管理没有到位,致使出租车市场尚未真正启动,出租车的生存与发展处在自生自灭状态。

然,外地的相关单位对绍兴出租车市场的前景却看好。北京、上海、杭州、宁波等有识志士纷纷筹划着在绍兴组建,具一定规模的出租车公司。急切的是北京“宏源”,宁波“光大”,这两家出租公司联合投资,在19952月,向绍兴的有关部门提交了申请建立汽车出租、租赁的请示,要求在绍兴成立,注册资金为600万的“神龙”的士有限公司,投入100辆出租车。

因为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些城市的出租车在当时已成气候,但在三、五年前,出租车的情况与1995年初时的绍兴差不多。根据这个规律,于是也想在绍兴打开出租车市场,争取在绍兴掘得这一桶金。幸亏绍兴的行业管理部门、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头脑清晰,坚守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理念,以出租车必须本土化经营而婉言拒之,故一直保留着这块处女地。但同时暗暗着急,急切期待绍兴本地的企业家,能打破绍兴人一贯来的保守思维,尽快开发拓展绍兴的出租车市场。

其实当时绍兴启动出租车市场的条件,确实已经成熟。绍兴自1983年撤地建市后,原10万人口的城关镇扩大至辖5个街道,5个乡,市区人口30万。199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800个亿,市区50个亿,趋全省领先地位。市区公交自197910月始成立营运以来,城市公共交通的理念已渗入市民生活,被一部分市民所接受,1995年初的公交车已有61辆。这公交车的故事,以后再讲;城市道路有所改善,市区的主干线解放路拓宽工程已完工,并且又新建了一条并行的中兴路,其他支线道路亦有不同程度的拓宽改造,市区道路已联网成片,总长达已从1991109公里,增加到145公里;城区外的城东、城南开发区已初具规模,与环城河内的老城区连成一片;绍兴作为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政府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知名度大大提高,前来绍兴观光的游客迅速增加;尤其是柯桥轻纺市场已成亚洲魁首,每天流动的商贾达10万,然当地食宿不配套,造成这些流动人口商贸在柯桥,而生活消费在市区的局面。

按理,在这样的状态下,这市区8家出租公司所拥有的85辆出租车,生意是不成问题的。经分析,难以生存的关键问题是市民不敢乘坐出租车。由于当时的出租车大多包租给了乡镇企业,长的上年,短的数月,成了这些企业的“自备车”。少数出租车则是守株待兔式的经营方式,一般是守候在火车站,宾馆之地,服务对象是少数的差旅群体,而且是议价制,不按计价器收费,也从不打表,大多出租车连计价器及表明是出租车的顶灯也没有。相关部门也不管,投诉了才顾问一下。记得一次报纸曝光,一香港游客来绍玩,打的从火车站到东湖,居然被收了100港币。如此,市民那敢坐这出租车。

面对这样大的一个市场,出租车没有占领,于是古城绍兴人力三轮车大流行。据1994118日的《绍兴晚报》,关于“执法部门今起对市区非机动车进行整治”一文的报道,当时市区有营运证的人力三轮车达2500辆,而非法营运的估计也有2500辆,总计在5000左右。

这么多三轮车拥挤在市区,一是影响城市形象,二是严重堵塞交通,年年整治成了执法部门的常规性工作。然,由于市场的需求,三轮车在整治中不断发展壮大。因有利可图,连家庭用的小三轮车也拉客做起了生意,当时从城北桥汽车站到汽车东站,活跃着一支小三轮车的队伍。这些家庭妇女,或退休工人用小三轮车驮着需转车的乘客,往返于两站之间。虽每人次只有二、三元,但一天下来居然也能挣个几十元钱。这在月工资是500元左右的年代,是胜过几个工人收入的。那么5000辆,以平均每辆每天50元计,就是25万,以当时出租车的营运成本,每辆出租车日营收300元就可保本,则可容纳800余辆出租车,这个市场潜力是大的,出租车将大有可为。

然,绍兴人缺少吃“头口水”的开拓精神,大多是保守地观望,可一旦有人吃“螃蟹”尝到了鲜味,又一哄而上,但总得有人吃这“头口水”,以推动社会的发展。

第二节  组建过程

以发展道路运输为己任的绍兴市汽运集团,一直关注着出租车这个行业,经分析研究,并赴外地考察,于1995年初开始动议此事。后于同年八月份一下子购置了30辆重庆“长安”面包车,重新启用绍兴市北海道汽车出租服务公司这块牌子,准备以温州“菲亚特”“一票制”的成功经验,使出租车面向市民,填补市区流动性出租车的空白。以市场规律,引导部分市民改变出行的消费习惯,压制人力三轮车的发展数量,扭转市区交通的混乱局面,提升城市品位。

此惠民之举,引起公司主管部门、交通局的高度重视。交通局分析了汽运集团的营运方案,又向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得到政府主要领导的首肯。因为绍兴刚刚接受过文明城市创建的检查,省检查小组对市区人力三轮车所造成的脏、乱、差现象非常不满,明确指出绍兴要向中型城市发展,提高城市档次,必须有出租车的发展规划,并抓紧实施。因此该营运方案正中市领导的下怀,于是在1995925日,由政府牵头,召集交通局、城建委、财政局、工商局、物价局、交警支队、共建办等单位负责人,就发展绍兴市区出租汽车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形成了协调会议纪要。

会议就出租车的经营范围,出租车公司的组建单位,投放出租车的车型及外观颜色,与分批投入辆数,实行“一票制”的收费标准与区域,均作了详细的规定。还明确了减免规费,税收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同时规定,101日必须正式营运。

细心的读者肯定发现,这会议是925日开的,然5天后的101日必须上路营运,而且这出租车的经营由企业行为上升到了政府工作的重点项目,这虽说是检查考核小组的督促之果,当然还是政绩形象工程之需,而且政府从宏观上分析,启动绍兴出租车市场的条件已经具备。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内经济形势,与二十年后的今天差不多。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徘徊在10%左右,但绍兴却在40%左右。这主要是得益于本地轻纺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且产业链上伸,由原买涤丝织布,到买PTA原料生产涤丝,确保纺织厂织布的原材料供应。这一支柱产业的扩大,使绍兴的GDP增长率趋领先地位,地方财政收入大增,老百姓逐渐脱贫。

另一方面是通胀率,八八年抢购风的阴影一直未曾散去,人民币贬值,通胀率高是主要的问题。九三年发行的三年期保值国债,发行时为100元,三年之后竟然可以171.99元兑付。民间测算,从这国债之利息,知平均每年通胀率平均高达百分之二十四,而政府公布的1994年通胀率就是百分之二十四点一。  

这数据放到现在是不敢公布的,因为过去的老百姓没有宏观上的财政概念,对数据不敏感,这通胀率,政府大可如实地告知天下。然二十年后的今天,全国处于一浪高一浪浮躁的通胀之中,房价就不说了,只说绍兴人爱吃的螺蛳,早两年是2元一斤,现在居然45元的,二十年前却是5角。可政府公布的通胀率,却仍是奇迹般的三点、四点,老百姓怎能不迷惑。

老百姓开始脱贫,加人民币连续贬值,那么出租车“一票制”似温州的“菲亚特”,乘客上车只收5元,就不会再是难以接受的贵族式高消费。

确实,政府的会议纪要只是以政府的名义号召一下,以利相关的管出租车或可以管出租车的部门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地培育绍兴出租车市场,达到提升城市品位的目标。至于纪要内容上的那些要务,并非是待政府明确才开始操作,否则5天时间是断断不行的。

业务上的实际操作,一直按汽运集团的思路在进行,只是经营主体时有传说,那些观望者,闻政府参与,胜数大增,便纷纷要求加入,在政府协调下,最后四家定局。交通投资,是交通局的直属单位,捷足先登,为大股东;城市公交,以出租车属公共交通的范畴之理由,参股经营;邮电,以出租车需配车载式电话,而此通讯设施是其独家经营,故参之;于是,作为发起人、并一直打算独家经营这家出租公司的汽运集团,就只剩下25%的股份,只好委曲求全。理解,绍兴人就是这样的!

虽说一直按汽运集团的思路在操作,但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是才定下来的事,故出租车上路营运时,公司还没有营业执照。当时企业执行公司法的不多,因为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是199471日起才施行的。当这将要组建的出租车公司,决定按公司法操作时,经办人及审批人均不熟股份制企业的相关流程,而且时间紧得才几天,于是只好按工商核准的公司名称,先办理道路运输许可,车辆行驶证、上牌等手续,其他的以后办了再补交。公司名称是政府领导定的,因是惠民之举,故谓“利民”,这绍兴市利民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就这样成立。

第三节  “利民”效应

利民公司的经营班子当然是四家股东委派,而出租车是现成的,就是汽运集团的那30辆“长安”面包。因是政府行为,而且内定这家公司今后要发展到200辆的规模,故先期投放市场30“面的”显得寒酸,不够气派,于是又赶紧购置20辆天津“夏利”,外观颜色随了“面的”,统一为国际出租车流行的中黄色;公安车管首次启用,代表出租车牌照的T字头车牌;运输管理部门专门设计了出租车顶灯,负责订制并安装;物价部门确定环城河内的老城区,以及城东、城南开发区为“一票制”的收费范围,明确“长安”每票5元,“夏利”6元的收费原则;计量部门采购计价器,调试符合“一票制”政策收费的技术要求;媒体则大做出租车上路前的舆论导向工作。这“利民”效应的显现,是先从管理部门开始,并为以后出租车的行业管理打好了基础。

虽然这样,但当时对能否启动市场还是信心不足,从招租情况可以看出,广为宣传的结果,是驾驶员前来资讯的很多,但交钱签约的不多。招租的办公室就像是菜市场,每签一个合同需要费太多的口舌。然,才打足了气,刚有些信心的驾驶员,常常是过了个夜又泄气。

犹豫的原因,主要是怕市民不敢坐出租车,收入难以保证。对投资一辆“夏利”10.3万,或“长安”5.5万元车价的钱,效益能否胜过借贷利率,而且每月要500元的承包费,吃不准。因为当时的通胀,使银行一年期利率已近一分,单位集资则在二分左右,于是当时还处筹建阶段的公司,推出车价分期付款制,解决了部分意欲承包但资金短缺驾驶员的困难。

如此,直至要开业、这出租车将上路时,还有两辆车没有落实承包人,只好临时找了两个司机顶替,以确保50辆出租车全都上路。

确实,市民不敢坐出租车,是启动出租车市场的关键问题,对此公司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出租车首次上路时免费乘车两天的惠民活动。为避免驾驶员偷懒,各股东单位抽调人员,专门跟车督促上路,兼发有关资料,做好“一票制”收费政策的宣传工作,并以实驶车公里给予驾驶员油费补贴。

1995101的凌晨,50辆整装待发的出租车被安置在现城市广场北则,原人民剧院广场的两侧,全体驾驶员服装整齐,头戴小黄帽,精神抖擞地站于各自车头一侧,迎接市委、市府、市人大、市政协、军分区这五套班子的主要领导,举行开业典礼。

开业典礼刚结束,所有出租车就坐满了乘客,一辆辆出租车驶出广场,一时间满大街全是这些忙于穿梭的黄色出租车,各类新闻媒体则追着“黄的”跑,乘客下车便逮住采访,“利民”一下子成了全城的热点。

在免费乘车的两天里,驾驶员是辛苦并快乐着。辛苦,是因为这车没有办法停下来,乘客一个接一个,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两天内平均每辆车行驶了380公里,其中最高的达个440车公里,最少也有250公里;快乐,是因为忐忑的心有底了,原先的顾虑,变成了对市场的信心。忙碌了两天,驾驶员虽没有一分钱的收入,却群情激昂。那两辆车还没有落实承包人的出租车,当天下午就交钱签约,并不断有人上门预约。

于是决定再投50辆“夏利”,1024日在报上公开招租。其实早有数百名驾驶员登记预约,招租只是造势而已。进一步的造势,是对一百多名符合条件的驾驶员,实现笔试与路考,取前50名。这些工作因与购车、上牌、安装计价器、顶灯等同步,争取了时间,故在1120日那天,50辆出租车就上路了。第三批投放也是50辆,在第二批投放后两个多月的199625日。

当“利民”出租车总量达150辆后,发展受控,原内定200辆的计划,那剩余的50辆一直不能到位。后于19973月始,这出租车指标由行政审批制,改成有偿使用公开拍卖制,自此50辆指标就不再提议。

这主要原因是出租车指标成了抢手货,这个故事在上集己经讲过,不再重复陈述。绍兴市区出租车数量,从1995101日“利民”公司成立前的85辆,到19961月份的425辆,仅仅4个月时间,就净增了340辆。原潜伏的出租公司一下子浮现出来,个个都活跃起来,加新组建的出租公司,似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连交通、城建系统外的部门也办了出租公司,如商检的“奔驰”公司,民主党派的“大发”公司之类,这就是出租车市场启动的“利民”效应,也是政府出面做市场的成功典范。

“利民”成了全城的热点,其产生的效应就不仅仅是启动市场,热点的辅助效应,是对出租车行业的规范,以及出租车相关行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当时,无论是开出租车的还是乘出租车的,这司机的服务规范,以及市民的“打的”常识都十分欠缺。

出租车司机通过学习,强化训练,建立奖惩制度,短期内收效良好。特别是开业不久,公司开除了一名三次拒载乘客的司机,又主动将家丑外扬,让媒体做足文章,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接受市民监督,使服务规范迅速树立。

但市民“打的”常识的提高,急需有个普及的载体。于是公司与广播电台,在941频道,联办了一个“与你同行”的节目,每天两小时为出租车这个行业服务。节目主题除普及“打的”常识,宣传政策行规,还为乘客失物招领牵线搭桥,司机点歌缓解疲劳;同时插播公司制作的《利民之光》MTV之声,以及宣传《“一票制”就是好》的莲花落节目等。节目的开办,使市民在了解出租车行业的同时,提高了公司的社会地位,这个节目发展到后来,就演变成现在的“交通之声”。

作为拥有150辆出租车的公司,行车安全是头等大事,为确保安全,车辆技术状态必须保持良好。于是公司根据传统的车队管理经验,建立了出租车必须每天到公司,接受车辆刹车、方向、灯光等安全系统的检查制度。但那时还没有汽车小修点,车辆有病只能进车辆大修厂,或保养厂,这对时间就是金钱的出租车来讲,进厂修理因费时而很不适应,故必须对病车即时修复,才能满足司机的营运需求。对此,经公司与行业管理部门沟通,最后以成立汽配销售服务站的形式得以解决。

公司对车辆实行每天的例检制度,无需行业许可,而检查后对病车调换配件,则有经许可,并领取营业执照的汽配销售服务站解决。这避开了公司因无车辆保修资质的行业许可问题,又解决了经营上的实际需求,但仅是权宜之计,准备待条件成熟时组建修理厂,彻底解决问题。

随后,汽运集团在北海畈设立汽车西站,吸纳社会个体营运的“招手车”时,也碰到了同样的问题。因为个体中巴大多是家庭投资,没有车队管理体制,平时的车辆技术状况缺失监管,故事故多发,危及他人安全。于是在汽运集团的努力下,行业管理部门根据前期的工作经验,顺势推出了“例检站”制度,为确保客运车辆的运营安全,每天车辆出站前,必须对车辆例行检查,例检合格才能出站。继而这一行业管理经验在全省推广,省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规定,各汽车站必须设立配套的例检站。自此后,例检站成了道路运输行业中,一个新的标准。

继而,国家对强制性的车辆大修、及保养作业制度也作了调整,修改完善了车辆维护作业的法规。此举满足了车辆维护的市场性需求,车辆快修点应运而生,并兼负起出租车的例检之责,利民公司的汽配销售服务站因此息业。这因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发展,继而完善的生产关系又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过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全文完)

 

 

Copyright@2010www.sqj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绍兴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绍兴市二环西路398号 传真:0575-88025123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 浙江ICP备050642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