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刻:
天气预报:
 

   党建新闻 
  党建新闻
  专题专栏
  学习园地
 党建知识
 管理新语
 行业前沿
 新书推荐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开展情况
 学习资料
  ·服务指南
  ·互动在线
 
党建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新闻 > 详细信息
 
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征文比赛选登--《从水乡小城到现代都市》
发布时间:2011-6-14  浏览:2420次  字体大小:   文章来源:快速货运 金波

 
从水乡小城到现代都市
——我眼中的绍兴二十年
      光阴如梭,转眼之间吾回绍兴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在这二十年来不论读书还是工作,吾都再没离开过绍兴,也有幸目睹了绍兴在这二十多年改革开放过程中,从一座水乡小城向一个现代化、绿色都市的巨大变化。
      二十多年前吾尚一稚儿,由于之前一直随着支边的父母住在地广人稀的东北,所以绍兴给我的第一印象就一个字“小”。那时绍兴人多住在小巷之中,外婆家也不例外,吾和父母坐在一辆人力三轮车上小心谨慎地穿行于青石板铺就的狭窄、悠长、昏暗的小巷中,因为一不小心车子就可能磕碰到两旁的屋墙。那时的绍兴多是这样的小弄,即使当时绍兴第一大道的解放路也不过是河沿的一条不宽的马路,外婆家门前的人民路更是一条狭小的石板路,而且那时的石板路并不像现在仓桥直街这样铺设的整齐严实,一下雨雨水就潜伏在石板下的空隙中,一脚踩下,水就从石缝中飞溅出来弄脏衣裤。现在的孩子可能觉得这样很有趣,可在一年难得有件新衣的年代却是十分令人懊恼的。
      二十年过去了,现在绍兴的道路早已被两侧明亮的路灯、中间绿化隔离带的宽敞柏油马路所取代,再不复以前狭窄、昏暗之感了。二十年的时间我目睹了绍兴道路从两车道到四车道、六车道;从仅限市区到延伸到各个村庄;从尘土飞扬到绿化沿线;从出远门基本坐船到自驾车出游,从只有解放路、人民路是大马路到形成一个以解放路、中兴路、人民路、胜利路这“井”字型为主干及延伸至绍兴各区域、乡镇各级公路为支线的道路网络。这所有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在这短短二十年间发生的,可以说没有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哪来的这样的巨变。
      随着道路的改善,绍兴的商家也多了起来,商业也日趋发展起来。记忆中之前绍兴比较出名的店铺只有三家,买百货就去位于新河弄附近的百货大楼,购副食品就到人民路口的绍兴酒家,吃小吃就去轩亭口的荣禄春。记得绍兴第一家商业大厦——越城大厦开业时,可以说全城轰动,开业当天门前是人山人海,吾当时也挤在当中,但不是为了购物而是为感受绍兴第一部自动扶梯。慢慢地华谊、供销、国商、八达也陆续开业,形成了绍兴第一个商业圈。而随着市场竞争,百货大楼倒闭了,绍兴酒家也因拆迁不知去了哪里,越城、八达也早已不在,自动扶梯更早已不稀奇玩意了,但现在的绍兴也早已不再是靠这几个大厦撑天下了,解放路商业圈方兴未艾、迪荡商业圈、城南商业圈也强势崛起,更有不少国内、国外知名品牌入驻绍兴,现在绍兴商业可以称得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商业的进步,进一步推动了绍兴交通的完善,初回绍兴时印象中绍兴公交线路极少,出行多为步行,条件好的就坐坐三轮车。记得有次与父母去孓民电影院看电影就好像出一趟远门一般,去一趟火车站更是感觉远的不得了。特别是1995年绍兴第一座立交桥——昌安立交桥建成时,吾全家和一群亲戚、邻居一起登桥参观,立交桥怎么样吾当时是一点印象没有,唯一的感觉是怎么这么远啊,但现在也不过是是几站公交车的事情了,更哪里会想到多年后吾会住在比立交桥还远的地方。慢慢地随着二十年来城市的发展,绍兴的公交线路多了、长了,延伸到了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吾年近9旬的外公就喜欢每天坐着公交车看看城市的变化,甚至有时还去趟袍江、滨海,照他所说的“现在的公交车真是方便,只要坐上到那里都可以”。
      二十年的发展,绍兴的城市环境也有了天翻地覆地变化,儿时记忆中绍兴有大片绿化的主要就“三山”——府山、塔山、戢山,而现在除了这三山,湿地公园、稽山公园、名人广场、治水广场、清河园、西园……城市的每个区域你都能看到这样绿地、公园、美景。特别是环城河工程将绍兴水乡的景致发挥的淋漓尽致,现在绍兴环城河与沿线的公园、景观一起已成为绍兴重要的旅游线路之一,绍兴的整体环境水平提高了一个档次,
      这二十年,是绍兴从一个水乡小城逐步变成一个现代化、绿色都市的二十年,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靠的是党“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靠的是党领导下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绍兴!
 

Copyright@2010www.sqj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绍兴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绍兴市二环西路398号 传真:0575-88025123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 浙ICP备05064214号-1